用底片拍照吧!
↓↓喜歡的請讚↓↓
2013年,距離底片的消亡又更接近一點,但還不太遲。
從2007年接觸攝影以來,從數位傻瓜相機到類單眼,再開始玩底片玩具相機,再接觸RF隨身機到底片單眼,最後也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數位單眼相機。我玩相機五年多以來的歷程不算曲折也不能說平直,在器材的使用上相對樸實但也是很用心在挑剔、選擇。
從傻瓜相機到單眼這條路,存了很多錢,累積了很多知識,在摸索中逐漸掌握自己的鏡中視界。但是數位相機的變化太快,而我們享受單純攝影的過程則顯得太倉促了。雖然我不是很快便能擁有單眼相機去挑戰新的攝影領域的那種人,但我也很慶幸在能夠買單眼以前,能先有這樣一段使用底片攝影的經驗。
在先前的文章中「東方之萊卡」介紹過的相機Canon QL17 GIII就是我在玩底片時候的主力相機。開始接觸底片攝影,與台灣當時正逐漸流行起來的LOMO風氣有關。大約在2009時候開始了解LOMO風格攝影與相關的玩具相機。當時使用的相機是Vivitar 22mm wide angle,是台塑膠製的廉價玩具相機,光圈和快門固定在f/16與1/125秒,最吸引人的特色是22mm的廣角視野與塑膠鏡片下的模糊成像。當時另外搭配了一個迷你魚眼鏡頭,可以營造出類似魚眼的扭曲效果。
↓↓喜歡的請讚↓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