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器材分享】如何用蔗渣價錢買到燒鵝味道(實戰篇)
是咁的,作為一個負責任既玩家,應該要身體力行才對。所以,在忙碌的工作和揍仔生活中,我展開了「CNFOPRS器材補完計劃」,目的是在有限時間內,試多一點不同器材。
首先,要制定大綱:
- 因為本身已有主力系統,所以這次的大方向是以副機和玩味為主,要求會有所不同。
- 目標要清晰。例如我想玩以下2樣器材:
- 大sensor DC
- 無反+等效50mm定焦鏡頭
- Budget限制$4000(港元,下同)。
- 堅守有入有出的理財原則,所以一次只玩一個系統,不合即賣,換下一個。
- 雖然我想試多些器材,但因為時間關係,要作出取捨,一些不合個人要求/口味的便無謂勉強唯有放棄了。舉例我很清楚自己對某牌子色調沒有興趣,總不能強迫自己去試吧。
- 攝影風格和習慣也會影響對器材的要求,下面會再詳述。
執行
資料搜集。本身我對各品牌有基本認識,唯獨是不太熟行情。這個問題不大,上網搜尋一下便可。另外,如身邊有朋友也玩器材就更方便,可以請教他們,甚至借機試用。做好功課後,我鎖定了以下目標:
Fujifilm X100S
剛好朋友是X100S用家,便問他借來試試。之前對富士X系的印象是,色彩很接近Nikon味道。視乎是否適合自己口味,喜歡的話便最好,否則可利用機身設定或後製調較出想要的效果。我的一般做法是1)選擇色彩模式,2)調對比及飽和度,3)調白平衡(詳細在此)。以下是一些試拍,小弟舊文提過,我喜歡在實戰中測試器材,才能看到其真正表現。
感想:原廠設定色彩風格偏向平面,拍攝人像想加強膚色過渡的話可選Astia mode, shadow & highlight tone medium hard。機能方面別抱太大期望,不能和中高階單反無反比較,拍攝靜態題材是可以的。操控手感因人而異,看看你是否喜歡復古風的外型和界面。有一點要留意的是,APSC sensor DC一般最大光圈是f/2.0,再加上23mm鏡頭(FF等效35mm),其景深效果相等於FF 35mm f/2.8(參考在此)。假如你和我一樣膚淺迷戀淺景深,那便不要抱太大期望了。所以最後因為個人用途我決定不買大sensor DC,轉攻無反。
Canon EOS M vs Panasonic GM1
對上一次接觸Canon,已經是菲林年代,數碼化後我轉會到其他牌子,所以有打算重新接觸它;至於M4/3,則是被Leica加持的25mm f/1.4鏡頭和超微型機身GM1吸引想試試看。在討論區問問各高手意見,所得到的答案是Fujifilm XA1 + 35mm f/1.4,說實在的這也是個不錯選擇。然而,當我跟朋友傾談了一會後,最後結果卻完全在意料之外…
Canon EOS 1D
對,這就是我回歸Canon的答案。選它的原因有:
- 蔗渣價錢燒鵝味道。13年前的旗艦級機身,當時售價(港幣)3萬多元,現在2手價格只需3千左右,配50mm f/1.8鏡頭連4千元也不到,便能有頂級享受,你說是不是超值呢?
- CCD。不用多講,我認我是好色之人,而且還是非常好色的那一種。菲林年代的老用家多多少少都會對色彩有點執著。
- 1.3x crop factor,比較接近Full Frame。沒選1Ds因為它是CMOS。
- 因為本身已有A7,所以另一部機大小重量沒有所謂。玩multi-systems的好處就是可以互補長短。
準備:一開始我便遇到了難題。機身的色彩設定不合心水,但因為它是舊型號,不能在機身更改,要在電腦設定好後存檔再上載到機身。然而它的界面是FireWire而不是USB,於是我便要買FireWire card裝在電腦,但是Windows XP卻竟然不兼容!幸好我的Mac有FireWire port,這時候第2個問題出現了,找不到1D software可以兼容新版Mac OS。幾經艱苦終於找到,更新了設定(還有機主名字也要改,否則exif會顯示另一人名字),但試了一會發現原來用Aperture轉 raw->jpeg的色彩最好…另外還有2點要留意,它只能支援最多2GB的CF card,即使我插的是4GB card,還是只能用到2GB;電池是舊款,壽命很短,需要自己另買電池或DIY改鋰電池(可上網找資料)。
使用:先談操控,作為旗艦級機身,對於機頂的3點按鈕+轉盤操作,個人認為不太方便,因為一些常用參數經常需要改動,每次都要雙手拿著笨重的相機再騰出左手2隻手指hold實按鍵再用右手轉盤實在有點麻煩。尤其是ISO,機身沒有auto ISO只能人手設定,這樣我便被迫要時常按鍵改動,感覺真的不太好,可能我已經習慣新款相機的auto ISO被寵壞了吧?另外viewfinder內的合焦提示燈只能在One Shot AF時閃爍,連續追焦時卻不能用,這亦構成較多不便,因為當我拍攝舜舜跑動時不知道相機有沒有選中正確對焦點,結果回家發現果然有些照片是對錯焦。不過操控這方面主要看用家喜好,很多時候習慣了個別牌子相機的操控,便會覺得它最方便,轉用其他牌子自然不慣。
每人對器材的要求也不同,我最關心色彩表現,這方面1D令人非常滿意。我主力拍攝家庭生活照,1D果然很適合人像,膚色十分討好:
Hi key完全沒有難度,對著陽光幹也沒有問題,不用補光,高光位也沒有爆掉:
然而它是一部日光機,若光線/曝光不足的話,膚色會變成瘀色。還有就是測光系統,不知道是否我的相機個別問題,總要+1~2級ev或以上,否則很容易欠曝。
感想:就副機和玩味這2方面,1D絕對乎合我的要求。習慣了之後,我能夠用它拍攝出自己喜愛的照片風格-hi key和全身淺景深,單是這樣,便已經足夠。這2種手法看似簡單,其實對器材有一定要求,例如sensor高光位表現,和鏡頭焦距x光圈x片幅能否在主體跟背景距離不遠的環境下營造出足夠散景。熟悉理論的朋友都知道,若拍攝大頭照,主體接近鏡頭,和背景距離遠,景深會較淺;但若拍攝全身照,主體離鏡頭較遠,和背景便會較接近,令到景深加深,所以要靠增加焦距/光圈/片幅來將景深變淺。能夠做到這2項條件而又under budget的器材恐怕不多,1D是其中一個選擇。這便是我所說的攝影風格和習慣對器材要求的影響。
接下來談談我為1D選的3支鏡頭:
EF 50mm f/1.8 II
上篇都已經詳談了不用多講吧(回帶在此),那段短暫但美好的回憶,會在我內心深處慢慢沉澱…
EF 85mm f/1.8 USM
色調柔和,散景OK順滑,感覺就像鄰家女孩,不似宅男女神般引人注目,但有一日才突然發現,原來她隱藏著絲絲氣質美,只是你忽略了而已。
Sigma 18-35mm f/1.8 DC HSM Art
對,這是APSC鏡,選它是因為我想入廣角鏡和大光圈標準鏡,但又不想花太多金錢入L鏡(e.g. 16-35mm + 35/1.4),而這支外星科技變焦鏡竟然有f/1.8大光圈,和35/1.4比僅僅差2/3級!唯一是擔心廣角端會否有黑角。
18mm
20mm
35mm
色調和散景相當不錯
More samples
總結
一連5篇器材選購系列,和大家分享了小弟的另類見解。如何在「大牌子就是好」,「貴就是好」的大眾心理下擺脫世俗眼光,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器材,需要勇氣與智慧,又或者像《如何(無法)避免走上器材敗家的不歸路》末段所寫,經歷過試煉,才能看透世情。我本身是一個專一的男人,對使用中的品牌也很滿意,想不到有什麼理由要試其他品牌;但是當我展開了器材補完計劃,接觸了更多不同器材後(除了X100S和1D還有其他,因篇幅關係未能盡錄),令我的眼界擴闊了很多,更加享受攝影和器材的樂趣。各位有興趣的話歡迎加入行列,但大前提是要先向老婆大人申請唷!
~完~
我的Facebook page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ShunDaddy
我的Blog:http://shundaddy.wordpress.com/
我的相薄: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harryyhl/
系列文章:
如何保證拍出「超級銳利」的攝影大作?
希望您在這裡獲得了寶貴的攝影知識!
現在,我們為您提供一個絕佳機會,讓您的攝影技能更上一層樓!我們精心準備了一個免費網上攝影講座,名為【線上免費攝影講座】如何保證拍出「超級銳利」的攝影大作?4個秘密分享。
這個講座將以廣東話進行,歷時約一小時,我們將會教您如何輕鬆調整相機設定及選擇合適鏡頭的技巧,以獲得更清晰銳利的作品,並分享更多其他實用拍攝技巧。
現在便免費報名這個網上攝影講座,名額有限,把握機會吧!
iPhone 攝影終極攻略
希望您在這裡獲得了寶貴的攝影知識!
不要錯過最新推出,專為 iPhone 攝影愛好者撰寫的電子書《iPhone攝影終極攻略》,由 Fotobeginner 創辦人兼資深攝影導師 Alex sir 親自撰寫,教你如何用手機拍出媲美單反相機的相片。
此書內容涵蓋超過 255 頁、208 個必學攝影技巧,一次購買後無限更新及閱讀。現已支援 iPhone 14/Pro/Pro Max 和 iOS16,舊顧客也可免費下載更新版!
現正進行43折推廣,優惠期有限,立即購買!